-
郴州苏仙区村级金融扶贫服务站揭牌助力乡村振兴
郴州市苏仙区通过设立村级金融扶贫服务站,进一步推动招商引资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,为当地农户和小微企业提供便捷金融服务。近日,良田镇菜岭村和二渡水村两家服务站正式投入运营,标志着金融扶贫服务从试点迈向全面推广阶段。 一、金融扶贫服务站建设背景 近年来,苏仙区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,探索金融支持农村发展的有效路径。在前期贫困县试点基础上,苏仙区总结经验,优化服务模式,将金融扶贫服务站建设扩展至更多行政村。此举旨在解决农村地区金融服务覆盖不足、农户融资难等问题,为乡村产业发展注入资金活力。 二、服务站功能与服务内容 新揭牌的两家村级金融扶贫服务站集支付结算、信贷支持、政策咨询于一体。开业当天,服务站为村民办理了多笔小额扶贫贷款,主要用于种植养殖、农产品加工等产业。同时,工作人员现场发放政策宣传资料,解答村民关于贷款条件、利率优惠等疑问,帮助农户更好地利用金融工具增收致富。 三、助力特色产业发展 苏仙区良田镇以水稻、油茶、中药材种植为主导产业。金融扶贫服务站的设立,为当地特色农业提供了资金保障。通过小额信贷支持,农户可扩大生产规模或升级设备,进一步提升农产品附加值。此外,服务站还与当地合作社、家庭农场对接,推动形成“金融+产业”的良性循环。 四、未来规划与区域推广 苏仙区计划在年内实现金融扶贫服务站覆盖全部行政村,并逐步完善服务功能。下一步将引入数字化技术,简化贷款审批流程,同时加强与保险、担保等机构合作,为农户提供更全面的风险保障。这一模式有望在郴州市其他县区推广,为乡村振兴提供可复制的金融支持经验。 五、社会效益与长效影响 村级金融扶贫服务站的运营,不仅解决了农村金融服务“最后一公里”问题,还激发了乡村内生发展动力。通过精准对接农户需求,服务站帮助低收入群体获得可持续增收机会,有效巩固了脱贫攻坚成果。未来,苏仙区将继续优化服务机制,确保金融资源真正惠及农村经济发展。
2025-09-08
-
郴州汝城机械制造园招商 打造湘粤赣产业新高地
湖南省郴州市汝城县围绕"三高四新"战略布局,正加快推进机械制造园招商引资工作。该园区以汽车零部件、家电及IT产业为核心,通过合资、合作、独资等多元化投资方式,着力构建湘粤赣三省交界区域的先进制造业集群。 一、项目区位优势显著 汝城县地处湖南"南大门",毗邻广东韶关和江西赣州,境内厦蓉高速、岳深高速交汇,2小时经济圈可覆盖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。高滩畲族瑶族村作为项目所在地,既是湖南省民族特色村寨,又入选省级山区村规划示范点,享有少数民族地区政策叠加优势。 二、产业配套基础完善 125亩园区已完成"七通一平"建设,重点发展汽车线束总成、精密模具等细分领域。周边30公里范围内已形成特种钢材、有色金属等原材料供应链,与长沙经开区、株洲动力谷形成产业协同。 三、民族文化赋能发展 项目深度融合畲族文化元素,规划建设民族工艺展示中心。当地香火龙制作、土法造纸等6项非遗技艺可为工业设计提供文化IP资源,历年举办的畲族风情节已形成区域性文化品牌效应。 四、绿色制造标准严格 园区严格执行《机械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》,配套建设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。引进项目需通过环评审核,重点发展轻量化汽车部件等低能耗产业,与汝城温泉旅游度假区形成生态产业互补。 五、投资政策支持有力 符合条件的企业可享受民族地区税收优惠政策,固定资产投资超2亿元的项目可获得用地指标倾斜。当地已设立产业发展基金,对关键技术研发给予配套资金支持。 该项目的实施将有效提升湘南地区高端装备制造水平,预计投产后可带动周边形成超2000人的技术工人就业集群,进一步强化湖南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纽带作用。
2025-09-08
-
郴州仙岭温泉度假区引资打造文旅新地标
郴州市近期启动城南仙岭温泉休闲度假区招商引资工作,拟通过独资、合资或合作方式引入社会资本,共同开发这一总投资额达800万美元的文旅项目。项目规划占地10公顷,依托稀缺温泉资源与城区3公里交通优势,致力建设集康养、娱乐、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度假目的地,高铁1公里辐射圈进一步强化其区位竞争力。 一、项目区位优势显著 仙岭温泉项目位于郴州市南郊核心发展带,距主城区仅3公里车程,与武广高铁枢纽直线距离1公里,形成"15分钟城市生活圈+30分钟跨省交通圈"双重优势。经专业机构检测,属地温泉属碳酸氢钠型优质矿泉,出水温度达52℃,富含锂、锶等微量元素,具备医疗热矿水认证资质。 二、产业规划科学布局 项目采用"一核三区"功能布局:以温泉中心为核心,划分文旅体验区、健康管理区及生态休闲区。文旅板块拟建设文化展馆、非遗工坊等设施;健康板块规划温泉疗愈中心与体检机构;生态区将保留原始林地并增设户外运动设施。这种复合型开发模式有效规避同质化竞争,与郴州市"十四五"文旅发展规划中"温泉之城"定位高度契合。 三、投资模式灵活多元 项目实施阶梯式开发策略,首期投入300万美元建设基础温泉设施,二期500万美元完善配套体系。投资方可选择全资开发、联合体合作或专业运营托管等模式,对于战略投资者可享受郴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税收减免政策。2023年郴州文旅产业招商大会上,已有多家知名企业对该项目表达投资意向。 四、市场前景分析评估 据行业报告显示,华中地区温泉旅游年增长率稳定在12%以上,郴州凭借高铁网络年接待游客超6000万人次。项目建成后预计可创造500个就业岗位,年接待量达50万人次,联动周边农产品销售、运输服务等产业链发展。目前项目地块已完成七通一平,环评报告已通过省级主管部门审批。 五、可持续发展设计 项目严格遵循绿色建筑标准,采用地源热泵系统实现能源循环利用,污水处理率达100%。规划保留超40%的绿化覆盖率,建筑密度控制在35%以下,确保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平衡。这种开发模式在2022年湖南省文旅重点项目评审中获得专家组高度认可。
2025-09-05
-
郴州华塘镇华达煤业采矿权转让项目启动
郴州市北湖区华塘镇近日启动招商引资重点项目,拟通过独资或其他合作方式整体转让华达煤业采矿权及配套技术,计划将现有年产3万吨煤矿产能提升至9万吨,项目总投资额480万美元。该举措旨在盘活区域资源,推动绿色矿山升级改造。 一、项目背景与区位优势 华塘镇作为郴州市北湖区矿产资源富集区,煤炭储量和开采条件优越。华达煤业现有采矿权范围内资源潜力未充分释放,技术改造空间显著。此次产权转让符合地方产业规划,通过引入新投资主体实现资源高效开发。 二、核心转让内容 项目标的包括采矿权整体转让、开采技术升级及产能扩建。现有采矿系统将进行安全合规性改造,采用机械化设备替代部分人工操作,产能提升后年产量可达设计标准的3倍。技术转让部分涵盖地质数据、开采方案及环保措施等全套资料。 三、政策支持与投资价值 郴州市近年出台系列政策鼓励矿山绿色化改造,对符合安全环保标准的扩建项目给予审批便利。该项目所在地交通网络完善,周边电力、物流等配套成熟,投资方可依托现有基础设施降低运营成本。 四、可持续发展要求 产能扩建需严格执行国家矿山生态修复标准,同步建设粉尘抑制、废水循环系统。北湖区相关部门明确要求,新业主须承诺采用充填开采等绿色工艺,确保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平衡。 五、市场前景分析 华中地区能源需求持续增长,优质煤炭供应缺口明显。项目完成改造后,产品可辐射周边工业集群,市场消化能力有保障。当前煤炭行业集中度提升趋势下,小型矿山技术改造成为区域性发展重点。 六、后续推进计划 北湖区已将该项目纳入年度重点招商清单,后续将组织实地考察与技术评估。意向投资方需提交资质证明及开发方案,通过合规审核后签订产权转让协议。
2025-09-05
-
郴州龙女温泉打造粤港澳休闲度假新地标
郴州市依托龙女温泉景区资源优势,通过招商引资推动绿地投资项目建设,计划以合资、合作等模式引入社会资本,打造集旅游、康养、文化于一体的综合度假区。项目规划面积133.4公顷,总投资4800万美元,一期工程已投入运营,成为粤港澳游客的热门目的地。 一、项目区位与资源禀赋 龙女温泉景区距郴州市中心仅四公里,交通便利,地热资源丰富,水质富含多种矿物质。现有设施涵盖温泉浴场、酒店住宿等基础业态,年均接待游客量稳步增长,市场潜力显著。 二、产业规划与功能分区 二期开发将重点布局三大板块:一是康养医疗区,引入国际标准温泉水疗中心;二是文化体验区,融合湘南民俗与现代娱乐设施;三是生态度假区,建设低密度别墅群与户外休闲营地。项目建成后,预计带动就业超千个。 三、投资模式与政策支持 郴州市政府推出土地优惠与税收减免政策,鼓励企业参与合资或合作开发。目前已有文旅集团对接运营管理事宜,拟采用"轻资产+品牌输出"模式提升服务能级。 四、市场定位与区域联动 项目瞄准粤港澳大湾区客群,与郴州莽山、东江湖等景区形成联动效应。2023年广深高铁提速后,两地通行时间缩短至两小时,为客源导入提供交通保障。 五、可持续发展路径 开发方承诺保留60%原生林地,采用地源热泵等节能技术。2022年启动的地热回灌工程已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,相关经验获省级环保部门推广。
2025-09-05
-
郴州北湖区同和乡打造生态养殖示范项目
为推进现代农业绿色发展,郴州市北湖区通过招商引资引入环保型商品猪养殖基地项目,计划在同和乡建设集规模化养殖、生态处理、冷链仓储于一体的综合产业示范区。该项目将依托当地交通与生态优势,探索畜牧业与环境保护协同发展的新模式,为区域农业转型升级提供实践参考。 一、项目规划与区位优势 同和乡作为北湖区传统农业乡镇,具备发展规模化养殖的天然条件。项目选址地距主干道不足5公里,便于饲料运输与生猪销售;周边无工业污染源,符合环保养殖对生态环境的严格要求。基地规划建设现代化猪舍、有机肥加工区、污水处理系统及配套冷库,通过分区管理实现生产流程标准化。 二、环保技术应用亮点 项目采用"种养结合"循环模式,猪粪经厌氧发酵处理后转化为有机肥料,供周边农田使用;养殖废水通过三级沉淀池与人工湿地净化,达到农业灌溉标准。此外,猪舍将安装生物除臭系统,采用漏缝地板减少冲洗用水,较传统养殖方式可降低30%以上水资源消耗。 三、产业带动与社会效益 建成后预计年出栏生猪10万头,可直接创造百余个就业岗位,并带动当地玉米、大豆等饲料作物种植。项目方计划与农户签订收购协议,形成"公司+基地+农户"合作模式。冷库设施将延长肉类加工产业链,提升产品附加值,助力北湖区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。 四、政策支持与可持续发展 北湖区已将该项目纳入乡村振兴重点工程,在土地审批、基础设施配套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。相关部门联合制定养殖污染防控指南,要求基地安装在线监测设备,确保排放数据实时联网监管。未来拟配套建设光伏发电装置,进一步降低能源消耗。 该项目的实施标志着郴州畜牧业向集约化、绿色化转型迈出关键一步,其环保技术应用经验或将为同类型地区提供可复制范本。目前,项目已完成前期勘测设计,进入环评公示阶段。
2025-09-05
-
仙岭温泉文化园招商引资启动 打造主题游乐休闲新地标
仙岭温泉文化园项目正式启动招商引资,计划总投资16129万美元,拟吸引投资12580万美元。该项目以温泉资源为核心,结合主题游乐与休闲产业,致力于建设大型温泉文化综合体。项目所在地资源丰富,区位优势显著,已形成能源化工产业集群,为投资者提供完善的配套支持。 一、项目定位与规划 仙岭温泉文化园以温泉及其衍生业态为主体,规划建设集主题游乐、休闲度假、文化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性园区。项目依托当地丰富的煤、气资源,延伸产业链条,同时结合生态环保理念,打造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旅游目的地。园区设计融合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,旨在成为区域文旅新标杆。 二、区位与资源优势 项目位于交通枢纽地带,周边水、电等基础设施完善,成本优势明显。区域内已入驻多家能源化工企业,形成产业协同效应,可有效降低运营成本。此外,当地煤炭深加工产业成熟,为石油替代产品研发提供技术支持,符合国家能源战略方向。 三、环保与可持续发展 项目环评已通过专业机构认证,开发区环境承载能力较强,具备引进大型企业的条件。园区规划严格遵循环保标准,采用节能技术,确保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并行。PCB产业园的成功经验为该项目提供了可借鉴的环保管理模式。 四、投资者合作方向 项目优先考虑与汽车零部件生产商,尤其是知名配套企业合作,探索“工业+文旅”的创新模式。投资者可参与园区开发、运营管理或配套服务建设,共享区域产业升级红利。合资或独资形式均可洽谈,合作方式灵活多样。 五、市场前景与战略意义 仙岭温泉文化园的建设将填补区域高端休闲市场的空白,带动就业与消费升级。项目响应国家文旅融合政策,助力地方经济多元化发展。未来,园区有望成为辐射周边的重要旅游节点,推动产城融合迈上新台阶。
2025-09-05
-
郴州月亮湾打造湘南溶洞生态休闲综合体
为推进区域文旅产业升级,郴州市月亮湾休闲旅游中心项目近日启动招商引资,计划通过独资、合资或合作模式,整合溶洞景观与现代休闲农业资源。该项目规划面积133公顷,总投资960万美元,将建设涵盖生态旅游、健康养老、特色农业的综合性园区,成为湘南地区文旅融合新标杆。 一、项目区位优势显著 月亮湾休闲旅游中心位于郴州市西郊8公里处,紧邻城区主干道,交通便捷。周边农副产品资源丰富,结合郴州城市西扩战略,未来可辐射超过200万常住人口。溶洞地质奇观与田园风光形成独特互补,为项目提供差异化竞争力。 二、三大核心板块联动开发 1. 溶洞主题游览区:依托湘南地区规模最大的喀斯特溶洞群,开发地下河观光、地质科普教育等项目,已通过省级地质遗迹保护评审。 2. 现代休闲农业示范区:规划无公害种植基地50公顷,配套农产品加工体验工坊,形成"观光-采摘-加工"全产业链。 3. 康养配套服务区:建设适老化公寓及医疗服务中心,满足周边城市养老需求,目前已完成地块平整工作。 三、政策支持与市场前景 该项目列入郴州市文旅发展重点项目库,可享受土地出让优惠及税收减免。数据显示,郴州休闲旅游市场年增长率连续三年保持12%以上,项目建成后预计年接待游客量可达30万人次。 四、投资模式灵活多样 除传统独资方式外,项目方开放合资合作模式,重点引进智慧农业技术、康养运营等战略合作伙伴。现有基础设施已完成七通一平,投资方可按需选择整体开发或分区块运营。
2025-09-05
-
临武县通天山风景区打造特色旅游综合体
为加快推进区域文旅产业升级,临武县推出通天山风景区旅游开发项目,计划通过招商引资吸引优质资本参与建设。该项目定位为集科普教育、工矿体验、生态观光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目的地,总投资额1.3亿美元,规划建设五大功能板块,预计年销售收入可达1亿元人民币,投资回收周期15年。 一、项目规划与核心内容 项目规划总面积约20平方公里,划分为游客服务区、工矿体验区、风能开发示范区、高山自然生态景观区和历史宗教文化区五大功能区。其中,游客服务区将建设包含停车、餐饮、住宿等功能的综合集散中心;工矿体验区依托当地矿产资源打造井下探秘窿道和矿物晶体博物馆;风能示范区结合现有风电设施建设新能源展示中心;生态景观区开发高山杜鹃观赏带和露营基地;历史文化区修复通天庙宇、摩崖石刻等遗迹,并配套影视拍摄基地。 二、资源禀赋与竞争优势 临武县拥有独特的自然与人文资源组合:海拔1300米的通天山现存40台风电机组,形成"风车花海"景观;已探明的铅锌矿遗址可开发工业旅游项目;高山杜鹃群落覆盖率达60%,花期可持续三个月;现存唐代摩崖石刻和清代庙宇遗址具有考古价值。这种"新能源+工矿+生态+文化"的多维资源结构,在华南地区旅游市场中具有稀缺性。 三、市场定位与运营策略 项目主打差异化竞争路线,目标客群锁定为:青少年研学团体(占比35%)、周边城市家庭游客(占比40%)和专业摄影爱好者(占比15%)。运营方面将采取"四季全时"策略:春季杜鹃花节、夏季避暑露营、秋季矿洞探秘、冬季风电观光,配套开发矿物标本、风电模型等特色文创产品。 四、基础设施与环保措施 目前景区已完成12公里主干道硬化,水电管网铺设至核心区域。环保方面严格执行生态红线标准,工矿体验区采用封闭式循环水系统,生态游道全部使用架空设计,餐饮区安装油污分离装置。环评报告显示项目建成后每年可减少碳排放约8000吨。 五、投资模式与政策支持 项目采用"社会资本主导、政府配套支持"的PPP模式,临武县已设立专项发展基金用于基础设施补贴。投资者可灵活选择整体开发、分区运营或单项合作等参与方式,对投资额超5000万美元的企业给予土地出让金减免优惠。 六、区域经济带动效应 据测算,项目建成后将直接创造600个就业岗位,带动周边农家乐、民宿等配套产业年增收2000万元以上。通过"旅游+农业"联动模式,可促进当地高山茶叶、中药材等特色农产品销售,预计整体拉动县域GDP增长1.2个百分点。目前已有三家文旅企业完成实地考察,进入投资评估阶段。
2025-09-05
-
郴州经开区打造绿色石材加工产业新高地
郴州经开区近期围绕天然石材资源深加工展开招商引资,计划通过绿地投资模式引入现代化生产线,推动建材产业升级。项目聚焦地面及墙面板材生产,并规划配套建设新型建材交易中心,为区域经济注入新动能。 一、产业基础与资源优势 郴州已探明花岗岩、大理石等石材储量超10亿立方米,主要分布在北湖、苏仙等区域。当地矿石具有硬度高、纹理清晰的特点,经专业机构检测,放射性指标符合国家A类装饰材料标准,适用于室内外建筑装饰。 二、技术装备与产能规划 项目拟引进意大利桥式切割机、自动抛光生产线等设备,采用湿法加工工艺降低粉尘污染。建成后预计年处理荒料5万立方米,可生产30万平方米标准板材,产品涵盖工程板、复合板等品类。 三、环保与可持续发展措施 园区要求企业配套建设循环水处理系统,实现生产废水零排放。废渣将用于制造人造石英石或路基材料,综合利用率目标达95%以上。相关环保设施投入占总投资的18%,高于行业平均水平。 四、市场前景与配套规划 华中地区装饰石材年需求量保持12%增速,项目周边将规划8万平方米建材物流园,集成仓储、展销功能。铁路专线建设已纳入交通规划,可辐射长株潭城市群及粤港澳大湾区市场。 五、政策支持与投资保障 经开区提供土地出让金阶梯返还政策,对高新技术设备采购给予15%补贴。设立专项产业基金,协助企业申报绿色建材产品认证,目前已吸引3家配套企业入驻。
2025-09-05
有想补充的信息?点我投稿

- 联系我们
- 企业入驻
